都说网课互动难她的所有学生却在争着做“主播”有趣!_体育bob入口_bobty体育在线
bobty体育在线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全国咨询热线
0532-82730015

行业新闻

都说网课互动难她的所有学生却在争着做“主播”有趣!

  “云上课堂”已成大势,它带来了许多新鲜的课堂情境,但也存在着“知识灌输”与“互动缺席”等问题。

  结合当下的大环境,如何让这场全国人民一起凝心聚力的疫情防控狙击战,变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如何让学生主动探究,变“互动缺席”为“多元交流,积极参与”?我一直在思考、探索,寻找契机。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说新闻》一课,正好成为我“云课堂”创新的一次初冒险,我和孩子、家长一起,直面挑战,投身尝试。

  部编教材的口语交际栏目,倡导学生联系生活,在生活情境中运用语文。四下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说新闻》属于独白类话题,侧重于发展学生当众表达的能力。在这次口语交际中要求学生了解最近的新闻,并选择感兴趣的和同学分享交流。

  “说新闻”要做到客观真实,如实讲述。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提升对新闻事件的认识、思辨能力。

  为此,根据学生的学段和认知能力,我梳理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和能力激发。

  项目前期,我组织全班同学收看了李祖文老师的《跟着新闻学语文》第1—3期:《从钟南山爷爷的话中看词语差异》《从新闻报道中看调查发现》以及《生活、学习中需要发现》。通过这三期微课的学习和线上讨论,孩子们初步感受到新闻报道须有理有据,力求客观真实,同时也明确了本次“说新闻”的目标就是:在说清楚、说连贯的基础上还要发表自己的看法。

  了解新闻是什么之后,我和孩子们一起观看《说新闻》的微课,制定出本次“说新闻”的评价标准。(如图一)

  我们行动的“硬核”部分——1课时变为7天;一堂课变为一个项目系列活动;一次学习变为小视频展播(以课程设计的线上“说新闻”呈现)。这样,我们将只能“说的”新闻丰富为 “模拟”新闻主持人播报和记者采访等多种形式。

  关注新闻能让我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疫情期间,新闻是我们与社会,与外部环境链接的重要渠道。下一周我们全班同学将以每天七人轮流参加的形式,参与《我来说新闻》活动。届时,你有机会当上小主播,或者奋战在一线的记者,为我们大家播报最新、最真实、最具感染力的新闻材料。如果觉得这样还不够过瘾,你也可以来自编自演新闻访谈类节目。总之“说新闻”形式不限,欢迎大开脑洞。

  1.准备一则新闻稿,内容既可以是与抗击疫情相关,也可以是你感兴趣的国际国内新闻,主题积极阳光、健康向上均可。

  3.按照学号顺序,每天下午2点—2点半将制作好的新闻视频发布到班级微信群。

  4.评选方式:每天2点半—3点为投票时间段。全班学生评委及家长评委为当天的选手投票。家委会完成统计后,公布当日最佳选手。

  5.评选标准:从“表达”和“内容”两方面来评价。(见图片)。服装、道具、音乐等都作为加分项目。

  “说新闻”口语交际这个项目式语文实践活动为期一周,在3月8日下午全部结束,获得圆满成功。本次活动除一个学生因设备问题未参加比赛外,全班上传44个新闻播报视频。

  在“教学评”一致性的基础上,我们引入了比赛机制,热情邀请居家督学的家长们,组建家长评委团队。线上线下、学校家庭就这样有效地整合在了一起。

  通过每天的微信投票,我们选出了“我来说新闻十佳小主播”。同时,班级的这个“说新闻”活动,在学校、家长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学生制作的新闻视频观看量达到1937次,转发量也达到了827次。此外,还引起了新闻媒体、社会的关注。

  本课例从教材出发,我们不仅仅只把“口语交际”当成一堂课的任务来完成,而是把它开发成一个系列的语文实践项目,确立主题,由课时活动变项目式实践活动。把传统的由几个孩子唱主角的口语交际课堂模式变为了全员卷入式的参与。

  在上交的44个小视频中,能清楚连贯的说新闻的视频共42个,达标率95%。能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的视频共36个,达标率81%,较好地完成了既定教学目标。我们还惊喜地发现,除了转述媒体播报的新闻,在活动中还有不少孩子自己搜集素材,实地采访,原创新闻12条,原创率达到28%。

  项目丰富了“说新闻”的形式,给足了孩子发挥的空间,激发起他们的表现欲和创作激情。孩子们提交的视频素材,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见图二)

  5.连线互动:在播报中实时电话视频连线.调查采访:深入社区,物管等现场调查播报

  居家不出门,新闻成了我们与外部社会连接的重要渠道,“说新闻”的项目式学习很好的抓住切入点。通过搜集新闻,选择新闻,自己亲身播报新闻,甚至去采集素材创作新闻,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关注前线的那些数字、人物和精神。把疫情、灾难变成了鲜活的教材,丰富学习内容,延展学习半径。

  孩子们播报的44个新闻小视频中,一人选择了“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一社会新闻,其余43个学生都不约而同选择了“抗击新冠”这个大的主题,在这一大主题下关注的点又各不相同。(见图三)。

  在整个“说新闻”的实践过程中,孩子们彻底告别了说教式、口号式的读稿,而是以少年人、社会人的视角学习主动思考,去感悟,去创造。

  善良、勇气、家国情怀、敬畏生命……不再是一个个躺在教课书里的词语,而是变成了一颗种子,在孩子的心田被唤醒,生根发芽。

  一个男孩在新闻播报的最后用激动颤抖的声音给大家带来这样的好消息:“就是有了广大医务人员舍生忘死的付出,截至今日全国26个省市区新增病例为0,让我们一起祈福,愿疫情早日退散,病人早日康复,所有的医护平安凯旋!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一个女孩慷慨激昂地向大家发出了这样的号召:“面对疫情,全国人民携手共同对抗,病毒再凶打不垮读书人,疫情再难也打不垮中国人。小伙伴们,周恩来小时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现在要为祖国之强大而读书!”

  “说新闻”项目式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遵循未来教育的情境性、探究性和综合性。所以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模拟新闻播报的情景,并在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有效的活动组织学生去实践。

  从项目内容的选择、项目形式的创新、新闻素材的搜集、口语表达的实践以及具体情境的运用,这个统整、加工、运用信息的过程,充分展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除了播报,还有采访、服装、摄影、布景等等,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孩子们通过网络、电话等,既有和同伴、教师及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学习,也有与家庭成员(父母、爷爷奶奶等)的深度合作。

  整个活动中,学生完全走到台前,老师退到了幕后,只作适时点拨。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自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学生可以短时间内获得海量的信息和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在各种媒体上发布。这个过程需要孩子去探究、筛选、甄别,去感受群体智慧、群体创作、草根文化、网络传播等的兴起和发展,培养更高阶的思维能力,从知识消费者转向知识创造者。

  “说新闻”项目实践活动,从学生现实的生活出发,创设模拟情景,并引导学生建立语文及相关学科的知识联系,把海量的疫情信息和资源作为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提取、整合、判断和评价。

  线上教学的一大弊端就是互动较少,评价单一。为此,我们启动了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评价。根据师生共同拟定出的评分标准,每天给每个比赛选手一个等级。此外,我们还特别邀请了七位热心家长组成大众评审团,每天由一位家长担任轮值评审团长,在比赛结束后给每位参赛选手做简短的综合性评价。同时,我们还利用腾讯小程序,开发了本次比赛的微信投票通道,全班同学实时共享,保证比赛投票的公平公正。(如图四)

  家长评委的介入,使得学生票选“最佳主播”活动引起了更大范围的关注。每个家庭都有5-8个家庭成员、朋友将目光投向了主播,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赵思雯同学全家每天下午两点准时观看班级“说新闻”大赛,笑称比看《新闻联播》还热忱。据统计每天都有35个以上的孩子参与投票,投票参与率达到77%。

  在家督学的家长们在这次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陪伴”是主题词,协同是主旋律。一起录制、剪辑视频、观赛、评价;摄影、服化道、导演、助理、后勤,各种身份无缝衔接。随着比赛的推进,家长评委的评价越来越精准到位。

  “子涵,铿锵有力的声音载着一丝沧桑感,播报中一个个英雄事迹、一张张英雄脸庞,让阿姨禁不住泪眼婆娑……他们是谁的父母子女?他们是谁的兄弟姐妹?他们是谁的妻子丈夫?他们又在为谁而战?是啊,因为有无数英雄般的人在负重前行,才有此刻的岁月静好。英雄是每个时代最美的记录符号,英雄的人,英雄的城市,英雄的国家,英雄的民族,你的这则新闻,孩子们看后,相信自己心底的那个英雄形象已经开始萌芽了,未来的你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呢?未来可期,相约再叙!子涵好样的!”(选自家长李长英对选手的评价)

  “同样是新冠数据的播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谢欣妍同学的这一条说新闻:谢欣妍同学在这则新闻里面采取了主持人直播间+实地采访,这样的动静结合的手法。非常形象地让我们看到数据变化的背后,基层工作者所作出的努力,最后还有总结。最赞的是这是重庆大同飞鸟电视台原创的新闻。”(选自家长徐树梅对选手的评价)

  本次项目策划之初,就很注重在学生和家长中的宣传。开启项目时,全体总动员、每日播报、定期向孩子们推送优秀的新闻报道作为热身。项目进行中,老师适时的小结和鼓励,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激情,保证参与的积极性和持久性。

  项目后期,主动联系新闻媒体并得到关注,记者采访了老师及三个家庭,还将孩子们的播报视频作为新闻素材在栏目中播出。由于社会反响良好,媒体将以更大力度持续开发这个项目。不少家长也利用手中的自媒体或社交平台,借助互联网的强大力量将此信息扩展到更大的范围。

  而孩子们在新闻节目中看到自己播报新闻的样子,备受鼓舞。不少孩子热切地与老师、伙伴一起寻求下一个主题项目的实践。

  一次目的明确的项目学习,就这样打通了校园内外,学校家庭,线上线下共同参与的“任督二脉”,产生了1+1=N的效应。

  疫情倒逼,教育走向何方?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者认真思考。也逼迫我们主动思考:未来教育、未来课堂还有着怎样丰富的可能性?如何让更多智能化的技术来对传统、混合或在线教育进行支撑?

  我们更要去探寻,如何通过人机协同来发挥两者在教育中的最大作用。如:怎样提升线上线下协同教学的情景性、探究性和综合性,从而引导学生更加主动探究学习?未来教育更关注儿童的生命个体,如何设计出让学生沉浸其中,又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1] 吴忠豪关注学生语言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J]小学语文教师2018年7月

  [2]李艳 疫情之下,未来教育走向何方[J]MOOC室联网 2020年3月

  [3]刘充 让“延学”变“研学”,送你一份疫情下小学生专属的项目式学习设计[J]星教师 2020年3月

  [1]夏雪梅项目式教学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8-11

  [2](美)帕克.帕尔默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沈祖芸 让教育真实地发生-北京十一学校的教师智慧[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全国咨询热线

0532-82730015

15588611857

Qingdao Liuxiangxiangte Tap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bob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6001076号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     电话:0532-82730015  手机:15588611857